Dale Carnegie Taiwan
以美國為例,在心理健康支持上面臨的挑戰相當普遍。超過 20% 的美國人口有著程度不一的心理問題,並且有29% 的成年人曾被診斷過患有憂鬱症。看到這些數據,不難想像你的團隊中很可能也有人有相似的經驗。當你打造一個能安心談論員工心理健康的環境時,能幫助同仁在面對挑戰時,感到被支持與被接納。
在工作中談論心理健康的好處
許多人在人生的某個階段,都可能會在心理健康上遇到挑戰。無論是焦慮、憂鬱、恐慌發作,或是躁鬱症、創傷後壓力症候群(PTSD)等狀況,都可能讓人感到壓力沉重、甚至陷入孤立無援的感覺。
把這些挑戰說出口,能把問題攤在陽光下,也讓它們不再那麼難以承受。當然,這並不容易,尤其員工往往不太敢把自己的個人困擾帶進辦公室。
身為公司領導者或人資夥伴,你可以透過營造安全、鼓勵的環境來協助,同時善用在職場談論心理健康的各種好處:
減少汙名化
當員工能夠談論自己的心理健康挑戰,就能釋放隱而不宣的羞愧或尷尬感。這也讓其他同事明白,他們並不是孤單在奮鬥,進而減輕壓力與孤立感。
建立覺察與同理
心理健康的對話,能幫助同事更深入了解彼此。這不僅培養同理心,也讓大家學會如何彼此支持,打造更緊密的團隊文化。
推動自助行動
許多人面臨心理困擾時,往往不清楚背後的原因。公開的交流能讓他們理解,這些症狀是有跡可循、甚至可被治療的,並更容易尋求協助。
提升資源運用
透過分享,員工能交換有效的因應策略、支持團體或治療資源。這不僅提高了對可用資源的認識,也讓大家看到「能掌握自身健康」的可能性。
隨著時間推進,在職場談論心理健康,有助於建立更支持、更多元共融的公司文化。這樣做能賦能員工把健康放在優先位置,最終帶來更快樂、更健康、更有生產力的團隊。
打造心理健康友善職場的方式
以下是公司可以採取的幾個具體步驟,幫助同仁更自在地談論心理健康。
讓公司領導者投入
邀請公司領導者以身作則,分享他們自己的心理健康經驗。比如主管可以這樣寄出一封訊息:「這幾週我不會在下班後回覆郵件。我最近有些焦慮,所以會盡量準時下班,晚上和家人放鬆、多補充睡眠。」
當領導團隊開始公開提到心理健康時,也讓其他管理職能以支持、開放的態度回應。這會讓員工明白,這麼做不會被評斷或受懲罰,進而更願意跟著這麼做。
把心理健康納入公司年度/季度訓練計畫中。邀請心理師或其他醫療專業者,針對以下主題進行分享與教學:
常見的心理健康狀況
在工作中管理心理健康的策略
如何支持正面臨困難的同事
善用公司提供的員工心理健康福利
教育員工有關心理健康的議題,不僅能肯定他們所面臨的掙扎,也傳達公司對此的重視。這樣的態度能給予員工勇氣,願意開口表達需求,或主動尋求心理健康支持的資源。
提供員工心理健康支持
有時員工之所以沒有提出心理健康方面的需求,是因為他們不知道「原來自己可以這麼做」。當同仁分享自己的挑戰時,最好能私下主動關懷並說明公司能提供的支持。例如:告知他們病假也包含心理健康相關;或在憂鬱情緒較嚴重的時候,允許在家工作以減輕壓力。其他選項還包含:低刺激的工作環境、提醒進行時間管理、或額外的行政協助。
建立正式的制度
保密的環境,能讓員工更容易談論心理健康議題。這正是「員工協助方案(EAP,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)」所提供的一條正式的求助管道。尋找能提供多次諮詢服務的方案,讓專業人員評估需求、提出建議,並轉介到其他合適的資源。
為更好的員工心理健康打好基礎
對正在面對心理健康議題的人來說,把心事說出口本身就是一種幫助。透過營造鼓勵公開對話的職場,能幫助他們分享困難,並找到所需的支持。
想提供更多資訊或在企業內部提供支援方案,歡迎諮詢卡內基訓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