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習知識也要練習才能變成能力
一位青少年練習完這個訪談,站上台跟大家說,她剛剛認識了一位同學,很欣賞她開朗的個性,而且很會畫畫。
這位分享的同學,不僅驚訝於自己的主動,那位被她讚美的同學,也睜大眼睛,露出了燦爛的笑容。
短短1-2個小時的時間,上課的學員不僅學會了與人互動的方法,也在老師的帶領中開心地練習,讓知識變成一種能力。這樣的教學模式,在卡內基青少年/大學班12堂課程中會不斷的出現,讓孩子學習和體驗。
卡內基訓練的創辦人戴爾卡內基先生有一句名言。
知識要運用才是力量 (Knowledge is not power until apply)
過去教育,太著重知識上的記憶和背誦,在科技快速變化的今天,知識的獲取已經愈來愈便利,讓孩子用出他所學的,才能創造更多動機和成就感。
最後,老師發給每位同學一張小卡片,要同學寫下兩個對象,承諾回家之後要開始去練習。People learn by doing.(做中學)是卡內基的教學理念,把教室中學到的技能,散播出去,活用出來,這也正是新課綱「核心素養」的關鍵--學習不宜以學科知識及技能為限,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,透過實踐力行而彰顯學習者的全人發展,這樣也才能產生更大的力量。
「卡內基這樣的訓練是有階段性的,講師非常活潑,能把情境帶入,所以孩子很能夠接受這樣的課程。」本身是一位高中生母親的朱玉玲,看到自己的孩子因為卡內基的訓練,變得更有自信,體貼父母,在活動中也能扮演起領導者的腳色,她很肯定當初讓孩子上課的決定。
一套12堂的訓練,讓孩子自己學習訂目標,學習在有限的時間內簡潔清楚的向觀眾表達想法,透過分組的戲劇演出,說服別人配合,也積極地配合別人,學習團隊合作。在結訓典禮上,朱玉玲親自把結業證書頒給兒子,期許自己,不要對孩子太嘮叨,應該把給他們的壓力變成助力。
成長就是不斷擴大舒適圈
曾經是阿聯酋航空美麗的空姐周侑儀自己在IG上po文提到在2010年的暑假,因為被迫在大一的暑假在一個半推半就的情況下被送去「卡內基訓練課程」。本身就是愛說話也肯表達的她,抱著想看葫蘆裡到底賣什麼藥的心態,開始了為期一個半月的溝通課程。
「一開始我以為會像是無聊的演講一樣聽如何溝通之類純理論的屁話,或那種讓小孩只會翻白眼的勵志文章。」
「直到開始第一堂課,我發現這不是理論課是「工具型實作演練」;讓我們從自己的過去經驗及人生經歷而了解自己的想法與弱點,並告訴自己最壞的情況是什麼~進而可以更勇敢的踏出舒適圈與挑戰自己。」
如今,已經結婚的她,趁著工作的空檔,特別回卡內基「娘家」,她提到媽媽、弟弟和妹妹都上過課,連先生也是卡內基的畢業學員,在婚姻關係互動中,常常會冒出卡內基的原則,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三不,不批評、不責備、不抱怨,真的很好用。」侑儀爽朗的笑聲,迴盪在整個走廊中。如今,她又回到卡內基教室,參加成人班的課程,希望自己「再度」跨出舒適圈。她堅定地說:「舒適圈永遠不嫌大。」
「青少年是一個人一生成長很重要的關鍵時刻,如果可以養成開朗自信的性格,對他未來發展一定很有幫助。」已屆80歲的黑幼龍,看到自己引進的訓練,可以為青少年帶來終身受用的性格,感到非常欣慰。
在新課綱如火如荼推展,強調素養的提升之際,不管是家長或青少年都要認知,成績不代表一切,擁有好性格,能將所學解決現在的問題,並面對未來挑戰,才是值得我們一起努力的方向。
『青少年養成 #自信負責 #溝通與人際關係 #高EQ』 瞭解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