卡內基多年來的經驗發現,要培養正向思考的習慣,可以從幾個方面引導孩子:
不批評、不抱怨、不比較
去年,兒子從蘇州回台讀書,整整有一學期的時間,每天回來談論的都是學校和同學的不是。我了解,面對一個新的環境,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個挑戰,這有可能是他舒壓的一種方式,我也發現那陣子自己因為離開台灣一段時間,很想藉由看新聞和政論節目「惡補」一下對台灣現狀的了解,由於這些節目大多是負面訊息,而且,幾乎都在批評、論斷,兒子跟著我一起看,多少也養成了專注在不好的地方。
再加上,剛回來,會不自覺得把蘇州好的地方和這裡不好的地方相比較,連自己都覺得不適應、不快樂。所以,當我和兒子一起調整所看、所聽、所想、所說,心情無形中也變得比較好。
正面的話語
一個人的話語,常常會透露出他對周遭的看法,所以,負面思維會講出負面話語。有時候比較簡單的做法,不是改變思維,而是改變話語。
在一場親子說明會中,我選了幾位國小國中的孩子上台,請他們就待會聽到的狀況回答,規則是,不管抽到甚麼狀況,第一句要說:"太好了"。第一位學生抽到的題目是:被媽媽罵。這孩子聽到後,先是一愣,有些遲疑的說出: "太好了",然後抓抓頭,接著說:"因為表示媽媽還愛我。"在場許多家長頻頻點頭。
另外一位的狀況是:考試考不好。有了前面同學的經驗,他很快的說:"太好了,因為我還有很大進步空間。"
短短的時間,透過話語的轉變,人的思維也會跟著改變,練習培養正向思考的同時,也可以試著培養正向話語的習慣。
常懷感恩的心
有位朋友,常常面帶微笑,給人的感覺積極正向,有一次他告訴我一句話,他說"只有感恩才會得到。"這句話簡單卻深刻。感恩代表開放,感恩代表接受,感恩更代表看自己所擁有的。 "每天睡前,我一定做一件事,想想今天值得我感恩的事。"無怪乎他可以活得這麼開心。
每個人都有追求快樂的權利,每位父母也會希望孩子成長過程中更快樂,在引導孩子更正向的同時,別忘了,自己也要正向快樂。
→親子同行免費體驗課程活動
→【慢養父母班】免費課程說明會|協助家長認識卡內基慢養法